按照國際奧委會的標準,銀、銅牌分別用純銀和純銅打造,金牌則特殊一些,需要在“銀牌”的基礎上鍍金。經過沖壓,一部分半成品被送到工匠手中,進行手工操作完成銀牌和銅牌。金牌的制作有些例外,半成品被送到擁有認證資格的瑞士實驗室鍍金。通過電解工序,每一枚金牌都要鍍上6克金,厚度為75微米,再使用一種特殊的琺瑯。制作過程費時費力,一天最多制作150枚。
為了制作東京奧運會獎牌,早在2017年,日本開始在本國回收垃圾,比如舊手機、舊電腦、舊冰箱、舊洗衣機。2017年5月,日本東京都還在政府大樓為用于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獎牌制作的廢舊金屬回收量突破3萬件舉行了紀念活動。據了解,日本最終從近10萬頓電子回收物中,提取了32公斤黃金、3.5噸白銀和2.2噸黃銅,用來制造5000枚奧運會和殘奧會“環保獎牌”。
東京奧運會金、銀、銅牌設計上東京奧運會獎牌呈漩渦狀,獨具匠心,這樣的獎牌能夠吸收各個方向的光芒再反射出來,象征著光芒和榮耀。東京奧運會獎牌的直徑寬約為85毫米,各自重量分別為556克、550克以及450克。而金牌和銀牌的重量更是創下了歷屆夏季奧運會重量之最。而史上最輕的金牌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重200克。但成本并不低,尤其是“金鑲玉”的特色設計理念意義非凡,既體現了對獲勝者的禮贊,形象詮釋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玉比德的價值觀,獎牌掛鉤由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璜演變而成,整個獎牌尊貴典雅,中國特色濃郁。是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奧運會形象景觀工程中的中西合璧。
1912年在瑞典首都舉辦的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出手闊氣,金牌價值連城。只有這屆奧運會上的金牌為純金,此后的金牌大部分材料以白銀鍍金制成。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有28個國家和地區應邀參加,除歐、美、非、澳四大洲之外,亞洲的日本第一次派兩名選手參加,因而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真正實現了全球五大洲運動員的聚會。皮埃爾·德·顧拜旦先生于1913年構思設計奧運五環標志,環從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藍、黑、紅環,下面是是黃、綠環。我們不禁想到象征繁榮、歡樂、激情、健康、好運的五色福娃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人們普遍認為五個不同顏色的圓環代表了參加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五大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象征五大洲團結互助、相親相愛。事實上,每種顏色有一個明確含義的說法是錯誤的!當1913年顧拜旦創造五環的時候,帶有白底的五種顏色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所有國家國旗的顏色。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獎牌突破了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獎牌設計單一材質的傳統,所采用的金鑲玉樣式。金鑲玉獎牌直徑為70mm,厚6mm,正面為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希臘勝利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獎牌背面鑲嵌著取自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會徽。除了獎牌本身外,北京奧運會獎牌包裝盒同樣十分用心,為中國傳統工藝制作的木制漆盒。四方造型,天地蓋四邊略呈弧形,喻天地四方,六合美滿之意。
回顧百年奧運歷史,每一屆金牌或獎牌都有自己的個性,蘊含的無限的情感和不可估量的體育價值。但比賽與信仰原則相沖突的時候,真正有奧運精神的人寧可放棄獎牌也不愿損害信仰。